杜兰特最细致的心理画像
这可能是对杜兰特个性最深入细致的解剖,甚至超出了运动范畴。作者莱恩·罗德里格斯,8月22日发表于体育网站BellyUp,当时杜兰特已经提出交易,但还未与篮网和解。我看到优秀的篮球文学作品,就想分享给你们,并试图用“信达雅”打败翻译器。原文用词和行文比较晦涩,我尽量准确反映作者意图,又符合汉语习惯。
在我们的文化中,把一项团队运动中的运动员作为单独的个体拿出来言说,相当于更为严厉的批评。这等于在暗讽这名运动员自私,难以共存,说他为了追求个人荣耀,不管团队死活。被贴上个人标签的运动员,要摆脱恶名,任务艰巨。我今天这篇文章,没说凯文·杜兰特会为了个人荣耀而牺牲他的团队。如果你聆听并观察过他多年,很明显会发现,他追求团队成功的热情,决不亚于对个人球技的精雕细琢。有时他会喜怒无常,浑身带刺,但说这就代表着个人主义行为,很可能陷入误区。尽管他天性不够完美,但更多是因为选择了这份职业,性格使然,加剧了紧张。
恶名升级,缘于报道杜兰特跟篮网提出交易要求,“要么换我走,要么解雇教练和总经理”。不听我的,就远走高飞,这样的最后通牒一听就很自私。即便所言非虚,但把一些特定的行为归结为“这家伙只在乎自己”,未免太过简单。
以杜兰特的个性,似乎更适合从事个人项目,但他不幸选择了团队项目。
无论团队还是个人,体育运动都有共性,比如竞争欲望、奉献精神、求胜意志。职业运动员若想出类拔萃,必须接受这些原则。在此基础上,不同类别的运动、团队和个体,特征千差万别。同样,类别不同、项目不同、原因各异,运动员投身其中,个性也千差万别。
团队运动也千差万别。有些个人运动呈现团队竞争的元素,而另一些纯粹是独角戏。人性多样,运动决不会单一。然而,很多时候某种个性会将个体拽入某些特定的运动,其他领域不一而足。没错,一个人厉害不厉害很关键,但如果两个人武艺相当,会因为个性不同,命运大相径庭。
因为个性不同,有些人会选择个人而不是团队项目,哪怕天赋不足难有成就。个人项目的训练需要专注,这也是一种天赋,缺之则容易迷失,难以完美。跟团队项目相比,身边哪怕有教练或训练师,也无机会汲取团队力量。
万物相通,有些人更享受木秀于林,鹤立鸡群。车手受训而为车手, 身手合二为一,高度技术化,反应只及另一个车手,若是水平低的比赛,必定横扫千钧。他们只在乎结果,因为在普通赛道上,只需要正常驾驶就可以赢。
杜兰特对公众坦诚相见,又在掌控之中,在外界看来,他的个性因此有点神秘。
“你们不知道怎样让我快活!”
个性真相
他的最后通牒,令我想起他最近两次逃离,那两个队也是赌城最爱。伊唐·施特劳斯在《胜利机器》描述过他和这位超级巨星的多次冲突之一。伊唐写过一篇文章,说勇士队想让杜兰特在进攻怎么开心怎么打,杜兰特发表了长篇大论,最后喊道:“你并不了解我,你不知道怎样才能让我快活!”
说得没错。伊唐,我,或者(很可能)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,都不知道怎样才能让杜兰特快活。在网上或在采访中了解他多少并不重要,包括与The Ringer的比尔·西蒙斯做的那六个采访。你可以采访KD,但戒备森严,他完全有权利这样做。话虽如此,人们不禁要问:怎样才能让像凯文·杜兰特这样的公众人物快活?
据说,伟大的运动员之所以了不起,部分原因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快乐过,至少比赛时如此。伟大的运动员总在寻求成就更大,或变得更好。因为盘满钵满,只有永不满足的渴望成为动力。杜兰特在球场上证无可证,当了MVP还两次夺冠,仍不止步。然而,有两位记者写下了他一生的追求,似乎能揭示更深内在。
前《体育画报》记者李·詹金斯把杜兰特称为“追索者”,通常人们并不这样描述职业运动员。于是问题来了,他在寻找什么?比赛中的快乐?生活中的快乐?二者兼而有之?
长期在湾区工作的记者马库斯·汤普森写了一本书《KD:为了成为至尊,凯文·杜兰特不懈追求》,在书中他这样写道:“他成长的环境非常艰苦,家境贫寒,生活无着。所以我认为他仍没有答案,还在苦苦寻找。” 必须明确指出,成长经历并不决定一个人必然从事某项运动,而且,团队运动依赖更多动态因素,探索与不安的本性可能带来更大的挑战。
杜兰特在勇士队拿到第一个冠军后,扎克·洛威写了一篇文章,文中再次提出了“追索”这个主题,现篮网队教练、曾在勇士队当顾问的纳什做了详尽剖析。两人在奥克兰一起训练,关系密切,纳什发现有些不对劲,他告诉洛维:“他(杜兰特)夏天练得并不好,他一直在思考(这个冠军)到底意味着什么。他原以为,拿了总冠军便尘埃落定,结果发现并没有,仍然壮志未酬。”
杜兰特。总冠军。壮志未酬。
杜兰特的“追索”再次出现。是缘于成长经历,他在追索一种安定?还是跟篮球有关,他还没有想明白,比赛中的成就与快乐对他意味着什么?或有更广范围的意义?给人一种感觉,没有什么足够完美,配得上他苦苦追索的答案。篮球话题庞杂,远远超出了他的掌控能力。
如果有一种秒表,可以帮他明确谁是胜者,那会不会好点?有了现成的过程和结果,他会不会更心平气和,说“我果然是最棒的,因为我赢了,而且一路上全靠我自己”?
杜兰特从来都是口无遮拦,想说什么说什么。
“他笑容满面,充满好奇。”
追索之谜
在《胜利机器》这篇文章中,施特劳斯着重强调了杜兰特个性的另一面——好奇心,我们早已见惯不怪。或者,正如伊唐描述的,一种“渴望解惑的好奇心”。无论是推特上的互动,听他的采访,还是一位记者说起他家乡切萨皮克湾的所谓起源故事时,KD的反应(“这太不可思议了……太棒了,我从来没听说过,你说的这些,终于解开了我心里好大的一个谜团。”),杜兰特总是表现得很想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。
他谈论比赛时如此,猜测他人动机时如此,迷恋家乡的起源时,也是如此。我们可以推测,他打球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,动力就来源于此。但回过头来看,他看似在不断追索,一旦他对这个世界、对他人、对自己了解越来越多,随之而来的既有动力,也有挫败感。因为好奇,所以追索,终点却充满未知;想让钟爱的事业攀至巅峰,千头万绪不能出丝毫差错,这也太难了。你想了解更多,不对,是必须了解更多,答案却遥不可及。终极目标的实现,居然得仰仗一众帮手,这似乎是内心不安的根本。如果只需要靠自己,那岂不是更容易?
杜兰特却无法逃离,在这个国家第二受欢迎的运动中,他是已经统治十年的超巨。打篮球不能只靠自己,这与过日子一样。杜兰特在雷霆期间,记者罗伊斯·杨常年跟踪报道,他这样评价杜兰特与人相处的某些特点:“一会儿与这人交好,一会儿与那人交恶,跟这人不和,跟那人闹不愉快,回头又和好如初。这就是他在俄城的经历,一直如此。”
杜兰特的人际关系紧张,他对打球的意义的追索不止,二者叠加,是否加大了焦虑呢,难道他选择打篮球为职业是个错误吗?无论他到哪里,都有一种对他人的内在依赖,以帮助他实现梦想。毫无疑问,感受快乐首先通过自己内心,但他与身边队友能否合拍,影响也不小。像杜兰特这样才华横溢的球员,历经沧桑,特立独行,即使再有天赋,一旦工作和生活与自己的个性难以融洽,一定会沮丧不已,毫不奇怪。
在旁人看来,KD最暴躁易怒,因为他自己都承认,几乎所有关于自己的文字和言论,他都不会放过。尤其是在勇士时期,他总是与球迷唇枪舌战,跟记者针锋相对,不管他生气的仅是只言片语,或者根本没有发表。杜兰特浑身炸刺,口无遮拦,可大家却总是跟他看法相左。
杜兰特对球迷和媒体向来有一说一,开诚布公,不管在推特上、记者会上还是在球馆任何地方。
“你们说的和写的,都瞒不过我,切记。”
四处树敌
2019年2月,施特劳斯写了一篇文章,说杜兰特连续八天避见记者,他猜测杜兰特夏天要离开勇士队。(施特劳斯猜对了,杜兰特果然和欧文组队,只是他猜纽约尼克猜错了)。
有两段话让我印象深刻。第一段是:“我每天来上班,从不惹是生非,打球规规矩矩,至少尽量按正确的方式打球。” 另一段话,是施特劳斯正想辩解,但杜兰特说:“那又怎么样?你以为你是谁,我凭什么非要理你?跟我说说看,那样能让我打球打得更好吗?没有吧。我都不想睬你。”
首先,大家都知道杜兰特想专心好好打球,让场外的鸡毛蒜皮烟消云散。他把球打好才是最重要的。外人说三道四,干扰比赛,触及了他敏感的神经,哪怕指责他心有旁骛的话不无道理。
其次,NBA流言满天飞,尤其关于转会的流言,而他显然不屑一顾,又做不到爱谁谁谁。其他球员听之任之,杜兰特却不肯藏着掖着,而且有意为之。有话直说当然好,茶余饭后有谈资,但要搞好关系,这绝非良策。显然,他不需要媒体帮忙没错,但至少需要媒体该放风时放风,该保密时保密。同理,他不需要队友个个出类拔萃,但既然选择了这项团队运动,身边围着一群队友,好歹让大家安然自得一下吧。
杜兰特争议不断,他想让自己开心(替哪个队打球,怎样和人互动),他的决定左右着自己的人设,饱受争议。篮球如果是个人项目就算了,可这是团队项目,球迷认为他冒犯了这项运动。杜兰特的场上表现关乎看球体验,他如果不开心,大家都不开心。
在职业领域,团队运动中的运动员决定在哪里打球,为谁打球,产生的特殊影响在其他任何职业都无法比拟。别的工作同样竞争激烈,含辛茹苦,比如金融和科技行业,可是知名员工选择在哪里工作,并不会有大批粉丝要死要活。你从推特转到Instagram,或从高盛跳槽到摩根大通,名气再大也没人说三道四。合伙人或老板另当别论,但那些忠诚的用户才无所谓。他们只会继续使用产品或服务,爱谁谁。
没错,球迷对比赛倾注大量心血,但上升到捉弄、嘲笑和人身攻击,似乎有点过分。杜兰特看上去有点内向,一说就急。“能不能让我打自己的篮球?你们欣赏结果?”听起来简单,但太多人寄情其中,只关注结果,有那么简单?
杜兰特常年参加夏天的业余比赛,也为国家队效力,说明他多么喜欢打篮球。
“我不知道篮球如此深邃。”
篮球宗教
说起篮球,这项运动对杜兰特的意义不言而喻。2021年夏天,山姆·安德森在《纽约时报》上关于这位超巨有一篇文章,里面有一段故事很有代表性,说的是七岁时母亲第一次带他去球馆,故事的完整版如下:
“杜兰特七岁时,有一天旺达带他去了Seat Pleasant娱乐中心,她过去把儿子绑在婴儿车上,现在带他来球馆,原因差不多:也许篮球可以让他不吵不闹,免得在这个混乱的世界蹦来蹦去到处乱跑。杜兰特记得,一走进那个篮球馆,精神为之一振,仿佛打开了天堂之门,圣光倾泻而下,天使在吟唱。
这也许是理解凯文杜兰特的最佳方式:篮球之于他就是宗教。在那个球馆,他几乎立刻变成一名篮球修士。踏上篮球场,杜兰特终于发觉自己有了意义。篮球激发了他身体的每一面:眼里所见只有篮球,一举一动都是篮球,朝思暮想还是篮球,除了篮球一切变得麻木。他进入了篮球的精神隧道,深不见底,在这里他的灵与肉合二为一。”
杜兰特跟安德森追忆,探究自己为何如此热爱这项运动,安德森写了下来。许多人将篮球视为游戏,为什么他看得更深更远?听杜兰特讲述自己的感受,让人联想到的状态是冥想或迷幻,超越了普通的关系与经验。职业运动员热爱这项运动,我们听多了,程度不一罢了,但鲜有这般谈论的。
KD提到“精神隧道”,是我想知道他是否更适合参加个人运动的另一个原因。你听他深聊比赛,结果大为不同。撇开自我中心或个人主义,听他讲话,能让人想起个人项目中的冠军选手,他们在孤独的训练和比赛中,会陷入迷失。正如前文探讨,不管球队成功,或个人荣誉加身,似乎都不能完全消除杜兰特对比赛的渴望。
KD在他的个人生活中追索不止,似乎就是想在篮球场上找到一处快乐所在,但不一定靠哪个球队。他已经抛弃过两支球队,对眼下的球队又发了最后通牒,似乎相互容纳太不容易。他的比赛并未受影响,因为他保持MVP水准已接近十年。他在周遭的混乱和动荡中迷失,精神游离,打球仍能保持高度专注,能力可见一斑。
即便如此,在外人看来,杜兰特仍在逃避,其实他只想找到篮球的极乐世界。如果我们、球迷和媒体能像他那样欣赏篮球,一切或可不同,这是杜兰特反复强调的,无论他在推特怼人,他在博客中引述那名男孩的话引起轩然大波,或者在各种采访中回答问题。KD一直让大家尊重比赛,享受比赛,别当数据党,从来都是大失所望。表面看杜兰特的要求不高,但也可能忽略了大家为什么喜欢篮球。杜兰特评判公众的标准是他们如何欣赏篮球,那么公众质疑他如何对待篮球,也不为过。
当然,怎样打球杜兰特是权威,分析和评述比赛,也可以各抒己见。但是,怎样确保公众享受到比赛,标准可非常单一。比如,大多数人嘲笑他加入勇士队的决定,恶评如潮,这是因为杜兰特违逆了他们通常的概念,NBA超级巨星对职业生涯做的选择,不应该这样。双方各说各的,天差地别,都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,其实,任何决定的做出,都不可能那么简单,一拍脑袋。
观察杜兰特越多,越让人困惑。他的精神王国似乎无法善意地接纳外界涌入的各式意见,他完全无法理解,为何别人看待篮球跟他如此不同。那是因为,他与篮球如此之近,而我们不是。
跟任何人一样,杜兰特的公众形象只是他完整形象的一部分。
“我很自我,但我不乱来。”
复杂面纱
回头看伊唐·施特劳斯写的书,他提到一种评价,NBA球员和内部人士经常会说“这家伙与众不同”。并不是说此人有问题,更多是指此人特立独行。NBA发展已经很成熟,允许百花齐放,既保证其艺术性,又保证团队合作,二者能达到有趣的平衡。
其他职业也会有这种表述,通常指戏剧家、艺术家或个人表演的音乐家。他们会在独自的工作中迷失,不在乎周围的其他人,这是个人职业的标志。当然,他们也得跟其他演员、编辑或乐队合作,但大家都理解,他们也能跟其他人合作,而且,其工作的个人化有助于独一无二的个性表达。看杜兰特打球,有时感觉他就像一个演员,在球场上如此鹤立鸡群,仿佛他有一种技术,能让队友显得无关紧要,比赛只属于他一个人。
他不仅个性特立独行,而且他的比赛也是独一无二。一个七呎长人,比矮他半头的人都要灵活,其他地方哪能找到?他真的独一无二。
早在2010年代初期,杜兰特就修正了自己比赛和训练的方式。“我早就开始将自己(每场比赛出手数)限制在15或16 个(他用苹果来比喻)。首选大空位三分和低位投篮,那算是好苹果吧。攻守转换中的急停三分和撤步后仰跳投就算了,那算是烂苹果吧。弧顶三分——那算是不好不坏的苹果。我们只想要树上最好的苹果。”
他越来越讲求效率,近乎严苛,因为他已经发现了NBA的进攻秘笈。他仿佛在篮球场上寻求涅槃,只有真正的得道者才有望达到的境界。也许因此会少一点打破防守的即兴发挥,但作为回报,他“摘苹果”的能力已至化境,让场上任何人的表现都无足轻重。
你听大家谈论杜兰特,无论对手、球迷或评论员,经常会听到说“他今晚只是投不准,很正常”之类的话。这种评论在杜兰特身上比任何其他球员都多,你拿这样的球员有什么办法呢?对同样快的人来说,杜兰特太高,对同样高的人来说,杜兰特太快。说说简单,但看多了杜兰特,就是很平常。
他体型独特,技术精湛,因此独一无二。但他能与任何一种体系的球员合作,不用勉强出手,以52%的命中率轻松拿到27+7+5。这可能让他看上去没那么了不起,因为太轻松了,手到擒来。没错,他只是在你的头上拿了35分,几个卷切,几个急停三分,几个突破,没什么花头,平淡无奇。但他在更高的境界,无视场上其他九个人,场上只有他、篮球和篮圈。看过他打球,你就不会否认。正如他说过的,“我是杜兰特,你知道我是谁。”
最后通牒,是杜兰特追求篮球极乐世界的一部分。
“我很自我,但我不乱来。”
继续追索
他的篮球境界,加上独特的身体与技术,让我们更容易理解为什么他的个性与团队运动如此格格不入。其实这也没什么,不过,这恰好可以解释为什么杜兰特总是郁郁寡欢,蠢蠢欲动。
在布鲁克林,他对教练和高管不满,且猜是因为篮网没给欧文合同。不过有报道称,欧文和杜兰特对他们在篮网的第一位教练阿特金森不满,联手把他炒了。在勇士队也不开心,他与球迷和媒体的互怼,或公开或私下,跟球队的计划和理念也有冲突。在雷霆,虽然细节模糊,但他不辞而别,与离开勇士类似,同样是不开心。
没有说他离开雷霆、勇士和现在的篮网理由不充分,他也不是第一个寻求改变的超巨。然而,他的职业经历变成一个特别有趣的案例,很值得研究。别的球星,从詹姆斯到奥尼尔,从巴克利到安东尼,都提供了可以洞悉他们的动机和愿望的言行。只有杜兰特,我们似乎和他一样在追索,没有答案,这让他更加深不可测。
本站声明: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推荐阅读
-
米切尔谈20年停摆当晚细节:在更衣室隔离9小时保罗送来15瓶酒
9天直播10月21日讯 近日,前爵士球员、现效力骑士的多诺万-米切尔参加了JJ-雷迪克播客节目,期间他谈到在当地时间2020年3月11日晚上和队友们接受核酸检测一事。那个晚上,爵士本2022-10-22 01:01:58 -
9天直播10月21日讯 据欧洲篮球记者Emiliano Carchia报道,达柳斯-亚当斯的经纪人达里恩-洛根透露,亚当斯在和福建男篮商讨加盟事宜。亚当斯此前在CBA效力过新疆以及青岛,出战1882022-10-22 01:01:15
-
9天直播10月21日讯 CBA常规赛,广东131-108战胜上海。赛后,广东主教练杜锋接受了媒体的采访。当谈到本场比赛时,杜锋说:“这个赛季的第四场比赛,球队在一个更新换代的过程,有很多年2022-10-22 01:01:09
-
9天直播10月21日讯 明天早上7点30,篮网将坐镇主场迎战猛龙。赛前,篮网大将乔-哈里斯在采访中表示他将在本场比赛中完成赛季首秀。谈到自己的伤病,哈里斯说道:“有点肿,还有点疼,就2022-10-22 01:00:30
-
9天直播10月21日讯 今日评论员帕金斯在《First Take》节目中谈到了贝弗利在湖人的表现。帕金斯说道:“湖人是体育史上历史最悠久的球队之一,贝弗利你别耍广大湖蜜了,你之前说的2022-10-22 12:59:55
- 查看更多>>